用不老套的方式擁抱老套劇情 (重新整理版)
用不老套的方式擁抱老套劇情
Embracing Cliché (by not being cliché)
創作除了才華以外,不會有任何新的東西 - 契訶夫
創作除了才華以外,不會有任何新的東西 - 契訶夫
There is nothing new in art except talent – Anton Chekhov
編劇 Brian McDonald 說 : 教故事結構那麼多年,最常碰到的反對聲音是 :「生命不是那樣的。」有一次去聽作家 Sherman Alexie 的演講,他說他不相信三幕劇,也不相信快樂的結局。他說那只是好萊塢的公式。
接著他開始說他自己的故事。他小時候常生病,所以很常看書,長大後,上解剖課時很常昏倒,所以就決定不上了。他因此空出了一堂課,於是他就選了寫作課。他漸漸發現很多人喜歡他的文章,最後就決定當職業作家了。這是他成為作家的勵志故事。演講開始時,他說他不相信三幕劇,但他自己的人生故事,不就是三幕劇嗎?不就是好萊塢式的快樂結局嗎?
另外一種反對聲音是:「故事結構只會讓故事變的更老套。」劇作大師 Anton Chekhov 說 : 「作家不能在第一幕讓一把槍出現,然候在第三幕時不用它。」這是故事結構最基本的道理。 電影大師 Billy Wilder 也說:「如果你第三幕有問題,其實你第一幕就有問題了。」 兩位大師都這樣說了,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邊翻白眼邊說:「我了解故事結構的道理啊 ! 故事開頭出現了一把槍 ! 這把槍結尾一定會再出現啊 ! 這太老套了啦 ! 太好猜 (predictable)了啦!」
這些想要避掉老套劇情的人,會追求故事的隨機性 (randomness),因為隨機的故事不好猜 (unpredictable)。在教了一屆又一屆想要「不一樣」的學生後我發現:他們「不一樣」 的方式「都一樣」。
他們的故事中,男孩都追不到女孩、角色都很怪異、主角都會死、故事都沒有快樂的結局。很諷刺的,這些所謂的前衛派 (avant-garde) 為了避掉老套劇情,都寫出了「一樣」 的劇情。
Hitchcock (希區考克) 在他的電影 North by Northwest《北西北》也曾想過要避掉老套劇情,但他用了不一樣的方法。有一場戲,Cary Grant 飾演的男主角,在一片一望無際的麥園下被開飛機的壞人追殺。Peter Bogdanovich 在 1963 年的訪談中問希區考克 : 「這段飛機殺人戲碼是如何想出來的?」
希區考克說 : 「這是因為想要避掉老套劇情而想出來的。」這種老套劇情大家在電影 The Third Man《黑獄亡魂》中都看過了。昏暗的都市街燈下,黑貓從路邊走過,有人拉開窗簾往外看,驚悚音樂響起。 我就想,這個的相反是什麼? 什麼都沒有,沒有音樂,大太陽下,空曠場景中,一個穿西裝的人在逃跑。
有趣的是,希區考克同時「保留了」也「避掉了」那個老套劇情。導演知道他需要一場壞人追殺男主角的戲。他沒有選擇 「不要拍」這場戲,他選擇用不同的方式「重新詮釋」那個老套劇情。那就是為什麼這場追逐戲那麼有原創性,那麼經典。
An old song lyric goes, “It ain’t what you do, it’s the way that you do it.”
Craft is about how well you execute a concept.
如果想要避掉老套劇情,首先誠實的問自己為什麼那個老套劇情存在,是不是在故事進展上有它存在的必要性。如果有,下一步就是要避掉那個老套劇情的陳腔爛調。
有一種方式是 :「選擇相反的」 這是一個古老的演戲技法。「扮演吝嗇鬼時,強調他的慷慨」 ( when playing a miser, stress his generosity ) 好的演員會扮演角色相反的樣子,這樣就不會有老套的表演。可能演員在生氣時會微笑,或在飾演反派時會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(梁朝偉在 Shang-Chi 中的文武就是這種角色),相反的演出會讓角色更有層次,也會避掉老套,這是兩全其美的作法。
在經典老片 The Apartment 《公寓春光》的結尾,男主角 Jack Lemmon (傑克李蒙) 想把他心儀的女孩追到手,跟他表達愛意。這樣的劇情不是老套中的老套嗎? 要如何保留老套劇情,讓故事發展下去,又同時避掉它哪?
最後這場戲,男主角和女主角正在玩牌,男主角鼓起勇氣跟女主角表白。 女主角有大聲跟男主角說她也愛他嗎 ? 有奮力投入他的懷抱中嗎 ? 有瘋狂地親吻他嗎 ? 都沒有。她並沒有這樣做。
她繼續玩牌,男主角又再次掏心掏肺的表白。女主角仍專注在她的牌上,她突然跟男主角笑了一下,說 :「閉嘴 ~發牌啦」 ( Shut up and deal ) 觀眾看完這一幕就可以了解女主角的感受了。
這是出自於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電影人之手,他並沒有拿掉這個老套劇情,但他知道如何淡化它,把老套的矯情拿掉。
另外一個保留老套劇情,但同時避掉它的方法,就是說實話。如果劇情上需要一場戲,那場戲你在電影中看過上萬次了,可以問問自己,真實世界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,會是怎樣的 ? 不要模仿別人的電影情節,去思考怎樣做是最貼近真實的。如果被射殺了,會有怎樣的反應?如果跟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同處一室,會是怎樣的情形?
我記得讀過一篇訪問 Ted Tally 的文章,他是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《沈默的羔羊》的編劇,有一場戲必須讓女主角單獨去地下室找殺人魔 Buffalo Bill。一開始他想避掉這個老套劇情,但他發現劇情發展上是避不掉的。他就必須想出一個合理又有意義的理由,讓女主角願意單獨到地下室跟殺人魔面對面。
在建構故事時,第一幕出現了一把槍,第三幕槍必須再次出現。創作者的工作不是讓槍直接出現,而是用特別的方式讓槍再次出現,給觀眾驚喜。 可能是一個觀眾最不會起疑心的角色讓槍再次出現,或是讓觀眾在槍再次出現之前,以為那把槍已經不存在了。
老套劇情是可以保留的,了解它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,並重新包裝它吧!
The Apartment - Shut Up and Deal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gOQq1ygJgY
North by Northwest - The Crop Duster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IY7BQkbIT8
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- Basement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vQk7fd4_Co
原文連結:
http://invisibleinkblog.blogspot.com/2011/08/embracing-cliche-by-not-being-cliche.html
編劇 Brian McDonald 說 : 教故事結構那麼多年,最常碰到的反對聲音是 :「生命不是那樣的。」有一次去聽作家 Sherman Alexie 的演講,他說他不相信三幕劇,也不相信快樂的結局。他說那只是好萊塢的公式。
接著他開始說他自己的故事。他小時候常生病,所以很常看書,長大後,上解剖課時很常昏倒,所以就決定不上了。他因此空出了一堂課,於是他就選了寫作課。他漸漸發現很多人喜歡他的文章,最後就決定當職業作家了。這是他成為作家的勵志故事。演講開始時,他說他不相信三幕劇,但他自己的人生故事,不就是三幕劇嗎?不就是好萊塢式的快樂結局嗎?
另外一種反對聲音是:「故事結構只會讓故事變的更老套。」劇作大師 Anton Chekhov 說 : 「作家不能在第一幕讓一把槍出現,然候在第三幕時不用它。」這是故事結構最基本的道理。 電影大師 Billy Wilder 也說:「如果你第三幕有問題,其實你第一幕就有問題了。」 兩位大師都這樣說了,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邊翻白眼邊說:「我了解故事結構的道理啊 ! 故事開頭出現了一把槍 ! 這把槍結尾一定會再出現啊 ! 這太老套了啦 ! 太好猜 (predictable)了啦!」
這些想要避掉老套劇情的人,會追求故事的隨機性 (randomness),因為隨機的故事不好猜 (unpredictable)。在教了一屆又一屆想要「不一樣」的學生後我發現:他們「不一樣」 的方式「都一樣」。
他們的故事中,男孩都追不到女孩、角色都很怪異、主角都會死、故事都沒有快樂的結局。很諷刺的,這些所謂的前衛派 (avant-garde) 為了避掉老套劇情,都寫出了「一樣」 的劇情。
Hitchcock (希區考克) 在他的電影 North by Northwest《北西北》也曾想過要避掉老套劇情,但他用了不一樣的方法。有一場戲,Cary Grant 飾演的男主角,在一片一望無際的麥園下被開飛機的壞人追殺。Peter Bogdanovich 在 1963 年的訪談中問希區考克 : 「這段飛機殺人戲碼是如何想出來的?」
希區考克說 : 「這是因為想要避掉老套劇情而想出來的。」這種老套劇情大家在電影 The Third Man《黑獄亡魂》中都看過了。昏暗的都市街燈下,黑貓從路邊走過,有人拉開窗簾往外看,驚悚音樂響起。 我就想,這個的相反是什麼? 什麼都沒有,沒有音樂,大太陽下,空曠場景中,一個穿西裝的人在逃跑。
有趣的是,希區考克同時「保留了」也「避掉了」那個老套劇情。導演知道他需要一場壞人追殺男主角的戲。他沒有選擇 「不要拍」這場戲,他選擇用不同的方式「重新詮釋」那個老套劇情。那就是為什麼這場追逐戲那麼有原創性,那麼經典。
An old song lyric goes, “It ain’t what you do, it’s the way that you do it.”
老歌歌詞這樣寫著:「做甚麼不重要,如何做才是重點。」
Craft is about how well you execute a concept.
故事說的好不好,取決於一個概念 (老套劇情) 執行的好不好。
如果想要避掉老套劇情,首先誠實的問自己為什麼那個老套劇情存在,是不是在故事進展上有它存在的必要性。如果有,下一步就是要避掉那個老套劇情的陳腔爛調。
有一種方式是 :「選擇相反的」 這是一個古老的演戲技法。「扮演吝嗇鬼時,強調他的慷慨」 ( when playing a miser, stress his generosity ) 好的演員會扮演角色相反的樣子,這樣就不會有老套的表演。可能演員在生氣時會微笑,或在飾演反派時會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(梁朝偉在 Shang-Chi 中的文武就是這種角色),相反的演出會讓角色更有層次,也會避掉老套,這是兩全其美的作法。
在經典老片 The Apartment 《公寓春光》的結尾,男主角 Jack Lemmon (傑克李蒙) 想把他心儀的女孩追到手,跟他表達愛意。這樣的劇情不是老套中的老套嗎? 要如何保留老套劇情,讓故事發展下去,又同時避掉它哪?
最後這場戲,男主角和女主角正在玩牌,男主角鼓起勇氣跟女主角表白。 女主角有大聲跟男主角說她也愛他嗎 ? 有奮力投入他的懷抱中嗎 ? 有瘋狂地親吻他嗎 ? 都沒有。她並沒有這樣做。
她繼續玩牌,男主角又再次掏心掏肺的表白。女主角仍專注在她的牌上,她突然跟男主角笑了一下,說 :「閉嘴 ~發牌啦」 ( Shut up and deal ) 觀眾看完這一幕就可以了解女主角的感受了。
這是出自於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電影人之手,他並沒有拿掉這個老套劇情,但他知道如何淡化它,把老套的矯情拿掉。
另外一個保留老套劇情,但同時避掉它的方法,就是說實話。如果劇情上需要一場戲,那場戲你在電影中看過上萬次了,可以問問自己,真實世界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,會是怎樣的 ? 不要模仿別人的電影情節,去思考怎樣做是最貼近真實的。如果被射殺了,會有怎樣的反應?如果跟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同處一室,會是怎樣的情形?
我記得讀過一篇訪問 Ted Tally 的文章,他是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《沈默的羔羊》的編劇,有一場戲必須讓女主角單獨去地下室找殺人魔 Buffalo Bill。一開始他想避掉這個老套劇情,但他發現劇情發展上是避不掉的。他就必須想出一個合理又有意義的理由,讓女主角願意單獨到地下室跟殺人魔面對面。
在建構故事時,第一幕出現了一把槍,第三幕槍必須再次出現。創作者的工作不是讓槍直接出現,而是用特別的方式讓槍再次出現,給觀眾驚喜。 可能是一個觀眾最不會起疑心的角色讓槍再次出現,或是讓觀眾在槍再次出現之前,以為那把槍已經不存在了。
老套劇情是可以保留的,了解它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,並重新包裝它吧!
The Apartment - Shut Up and Deal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gOQq1ygJgY
North by Northwest - The Crop Duster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IY7BQkbIT8
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- Basement Scen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vQk7fd4_Co
原文連結:
http://invisibleinkblog.blogspot.com/2011/08/embracing-cliche-by-not-being-cliche.html
Comments
Post a Comment